当前位置:主页>演艺音乐>音乐>正文

陈奕迅《I Do》突破四季题材情歌格局 燃起希望之光

2022-08-22 来源: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:京百家 点击:

分享到:

  吟哦四季,想是文艺界人士最永恒的主题之一了,以四季之轮转更替,可以绘景,可以写生,可以寓史,可以言情,以图卷式的视野,通过过程的转换累加中心中感受的层次,从而表达一个宏观而深远的主题,古来有之。

  音乐界更是如此。从先秦时代的华夏族民歌《国风·豳风·七月》,到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《四季》,再到各国的民歌经典皆以四季轮回之景象,诉尽人间万般情愁。大概季节更替里延伸出来的时光流逝,最能检验爱之恒深,最易抒怀情的绵长。

  如早期刘文正的《春夏秋冬》,黄耀明的《四季歌》,都是借景寓情的传世经典,这是民谣时代的笔风;而进入都市流行的年代,传统寓以典故图景的赋比兴手法退去,更集中更为个人化的故事和情绪则直接上场,亦有众多佳作呈现,像是万芳眼睛去解读的《四季》,又或是张国荣的充满个人情感追忆色彩的《春夏秋冬》,都是在四季中呈现的情爱片段中或燃点爱的渴望,或刻画爱之深切,借由“四季”的框架,让这爱之表达更有层次,爱的情怀更加宏大,一旦入耳,便很容易深刻心里,反复咏唱。

  如此时代更替,四季轮转,音乐人几代辗转,轮番上阵,唱出一段一段的旷世之情,斗转星移间,更让人深悟爱之浪漫,情却不易,细品之下,却都是求之不得的伤情或徒留追忆的怅惋,几代人反复吟哦的四季下,竟无一段圆满的爱情结局,直到听到陈奕迅最新的这首《I Do》。

  陈奕迅的《I Do》其实与张国荣的那首《春夏秋冬》息息相关,一样是运用一年四季,传递出人生际遇中如季节变换般的生命体会。而这首歌出炉的过程,亦有如四季轮转般的因缘际遇,起承转合。原来,这首歌曲起初其实与陈奕迅并无关联,只是2013年一次录音室的偶然探访,陈奕迅听到了这首歌曲的Demo,心中怦然一动,便提出能不能自己也试录一版作为纪念。今年,已经暌违两年没有推出国语新歌的Eason,竟又想起了三年前他试录的歌曲,终于将此曲正式灌录成了两个版本。

  粤语版本的《四季》虽然唱出的是温暖从容的感觉,但歌词听起来总觉得伤情,于是,Eason与制作人C.Y. Kong商议之后,决定亲自将这首歌重新填词成国语版本,将《四季》中那种“事过境迁”、“拔去穿心一箭”追忆的伤逝尽数抹去,换以“厌倦一个人晚餐,就算粗茶淡饭,原来有你的陪伴”的灿烂和幸福画面。而在演唱时,Eason也将粤语版本中沉着温实的调性转亮,升高了几个key,改之以明媚灿烂的声线,以男性视角讲述着爱情生活中的陪伴、付出,洋溢出甜蜜幸福的情调。而歌名,则换上了所有爱恋中的人最渴望听到的那一句:《I Do》。

  从《四季》到《I Do》的转换,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载体的变化,可以说,整首歌的格调与气质也都焕然一新,这或许真的要算是陈奕迅的功劳。这一次的国语歌词由陈奕迅亲自来创作,亦有着季节变幻场景式的结构将从相恋到婚后生活的爱情层次呈现。只是,相比粤语版本,同样是展现相爱过程,一个灰暗,一个明媚,《四季》里的跌失和污染的遗缺,都在《I Do》里被陈奕迅重新拾起,在歌声里赋予更多的美好愿景,用一句“I Do,我愿意承担”,让相爱的人终于可以有幸福结局,“拥抱,相约相守到天边”。歌曲中,Eason唱出了多年未曾呈现的温暖与从容,如岁月回归初心般的朴素,反倒赋予了这首歌一种不同以往的新鲜感受。

  陈奕迅于90年代中期出道,却也是经历了几年近乎冬藏的时光,直到新世纪初期,陈奕迅才展露头角迎来事业的春天,而且 随着国语专辑的推出,《十年》、《好久不见》、《你的背包》等流传度甚广,他开始步入热火的盛夏季节,佳作频现,硕果累累,终于也顺势成了张学友的接班人,加封为“华语歌神”,又因歌曲风格鬼马多变,堪称“入世歌神”。作为最后一代传奇歌者,他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演绎出各异的情态风貌,而当他自己进入创作者的状态,个人的心性与气质会在不由自主当中主导中作品流露的气息——虽然也有过《第一滴泪》、《不如不见》这般伤怀之作,但整体而言,他是鬼马的、平和的、明媚的,更多让人感受到的是积极的正能量,当他的心情和愿景转化成文字,他会投入更多积极而温暖的力量,且具有开怀慰藉的色彩 。

Copyright © 2021-2024 JINGBAIJIA.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:350872411@qq.com
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
京ICP备17000940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