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>演艺音乐>综艺>正文

“卖了良心才回来”:文艺作品中的“高加林”为何那么多(2)

2023-04-21 来源: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:京百家 点击:

分享到:

进入大众影视时代,经典的“高加林”取代了传统的“陈世美”,成为文艺作品中的经典模板,影视作品中出现了不少高加林的“分身”。《北京爱情故事》里的石小猛,堪称“北漂版高加林”。石小猛来自云南农村,高考时拼死拼活,最终进入北京的一所普通大学。毕业后,石小猛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,兢兢业业、勤勤恳恳、省吃俭用。三年后,石小猛东拼西凑付了5万定金在五环外买了一套38平方米的公寓,只要拿到老板允诺的一笔8万元的业绩奖金,他就够付首付了。他与从云南来到北京的女友沈冰一起幸福地在畅想未来。

城市的残酷、人心的冷漠、阶层的板结超乎石小猛的想象。先是公司老总坑了石小猛,允诺他的8万元奖金飞了。而如果他没有如期交首付,5万元定金也要不回来了。再接着,石小猛的富二代朋友程锋看上了沈冰。程锋的父亲找到石小猛,劝说石小猛与沈冰分手,换取金钱和机会。他告诉石小猛:财富和地位才是男人的脊梁,“没有女人的男人还是男人,没有金钱的男人就像是被抽了脊柱的软体动物,永远抬不起头、直不起腰”。石小猛痛苦地接受提议。

电影《致青春》中,穷小子陈孝正同样为了前途放弃女友郑微,理由是“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,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,不能有一厘米差池”。与郑微的爱情是陈孝正的“误差”,他决定舍弃爱情,用他的青春和尊严去换取机会和前途。

不难发现,以上这些“卖了良心才回来”的著名叙事,主体都是“穷小子”。穷小子为了实现阶层跨越,将自我与爱情资本化了,他们舍弃爱情为的是“往上爬”。对“高加林们”保持道德批判是可行的,但作为一种现象,道德上的批评又是不够的。

“高加林难题”的批判性

路遥创作《人生》时,多少受到司汤达《红与黑》的影响。事实上,小说中就提到了高加林与于连的关系,虽然仅仅是外貌上的关联。路遥在描写高加林的长相时,形容他“颀长健美的身材,瘦削坚毅的脸庞,眼睛清澈而明亮,有点像小说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里面保尔·柯察金的插图肖像;或者更像电影《红与黑》中的于连·索黑尔”。《人生》发表后,1980年就有批评家发现高加林与于连之间存在的某种相似之处。

众所周知,《红与黑》是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,司汤达的创作意图并非对于连的所作所为进行“三观”上的指摘,而是要经由于连这样一个年少有为的青年的“堕落”,抵达对社会问题的揭示与批判。于连以个人奋斗的方式诠释了新兴阶层热情、勇敢、追求自由的精神。但生活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王朝复辟时期,个人的奋斗拗不过森严的等级、板结的阶层,最终导致有志青年于连丧失了淳朴真诚的自我,并最终走上断头台。于连的幻灭,也是渴望通过个人努力实现阶层跨越的平民青年的幻灭。

固然《人生》最终落在劝诫青年要走正途的结论上,小说末尾,作为叙述者的路遥忍不住出现发出呼吁,“作为青年人自己来说,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。哪怕你的追求是正当的,也不能通过邪门歪道去实现啊!而且一旦摔了跤,反过来会给人造成一种多大的痛苦;甚至能毁掉人的一生!”然而,经典的魅力恰恰在于它逃逸创作者的个人意图,在无形中所具备的难以化约的深层内涵。无论创作者是否有意,《人生》延续着《红与黑》的批判现实主义底色,经由高加林的“堕落”,深刻揭示了时代中存在的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。

路遥的《人生》里,时间背景是1980年初,城乡二元格局依然牢不可破,农村到城市的流动殊为不易,“似乎一切都处于城市的控制下,甚至乡下人天生就应该在城里人面前低人一等”。《人生》中也敏锐地发现城乡不公的问题:“乡里人就这么受气啊!一年辛辛苦苦,把日头从东山背到西山,打下粮食,晒干簸净,拣最好的送到城里,让这些人吃。他们吃了,屁股一撅就屙就尿,又是乡里人来给他们拾掇,给他们打扫卫生,他们还这样欺负乡下人!”因为这种不公的横亘,与城市姑娘的爱情结合,几乎是高加林变成城里人、奔赴远大前程的唯一机会。

阻碍阶层流动的,既有机制的原因,也有外力的干涉。从小说到剧集,高明楼都是摆弄高加林命运的无形双手。而从古至今,有权有势阶层的逐利冲动一以贯之。小说中,路遥对这类人予以直言批判:“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有马占胜和高明楼这样的人。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,有时毫不顾忌地给这些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人当头一棒,使他们对生活更加悲观。”

概言之,无论是《高老头》里的拉斯蒂涅、《红与黑》里的于连,还是《人生》里的高加林、《北京爱情故事》里的石小猛,这些穷小子都有过纯真灿烂的时刻。他们之所以纷纷在往上爬的过程中成为“负心汉”、之所以纷纷拿爱情去换前途,症结在于:阶层流动阻塞,穷小子的出路过于逼仄。如此,穷小子就有可能以自身所拥有的东西为“资本”去置换机会。只要社会流动存在问题,“卖了良心才回来”“穷小子负心汉”的叙事就一直存在,“高加林难题”就会存在。

回到现实生活中,我们很难说“高加林”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,“卖了良心才回来”的逻辑依然存在。比如“上岸第一剑,先斩意中人”的说法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——如果一对情侣,有一人成功“上岸”,拿到铁饭碗,另一半未能成功上岸,未能上岸的那个人大概率会被甩;人们依然同情巧珍,但也有不少人认同高加林的选择,留言安慰“巧珍们”也去考铁饭碗,“考得比他的单位更好,让他刮目相看”。

这是我们今天重读《人生》、重启“高加林难题”讨论的必要性所在。只是,批判“高加林”负心当然是容易的,但我们还应思考的是:如何让那些有才华有干劲的“穷小子”体面地实现阶层跨越,而非将他们一再抛掷于残酷的人性考验中,让他们在前途与爱情/良心之间做抉择。

Copyright © 2021-2024 JINGBAIJIA.CN 京百家 版权所有 站点合作:350872411@qq.com
所有内容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
京ICP备17000940号-5